林业科技通讯

学术研究

  • 我国红树林的重要价值、致危因素及保护对策

    孙琳;李玫;陈玉军;黄烈健;

    红树林作为湿地生态的关键组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然而由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我国近一半红树植物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濒危,因此科学保护已刻不容缓。本文综述了我国红树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归纳了导致我国红树植物濒危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污染、过度养殖、滨海开发、生物入侵和海平面上升等。同时,针对我国红树林存在的问题,从红树林的保护立法、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引种造林的研究、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保护红树林的措施,旨在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No.62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基于结构化森林经营的杉木人工林采伐模拟

    吴绍发;王平;沈庆华;骆珍莎;王丹;周寒棣;吴统贵;朱念福;

    在采伐阈值条件下,探索以最小的人为采伐干扰实现最大程度的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以期为人工林精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2块30 m×30 m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实测样地,根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采用6个典型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大小比数U、角尺度W、密集度C、混交度M、开敞度K和竞争指数CI,构建林木空间优势度指标TS以评估林木生长潜力,实现采伐木精准选择;构建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标FS以评估林分整体空间结构质量,实现最优采伐株数选择。模拟采伐结果显示,在采伐阈值条件下,接近42%的样地最大FS数值对应的最优采伐株数小于采伐阈值,最大FS值平均提升20.95%(0~44.4%)。模拟采伐FS最大值对应林木株数后,混交度M增加55.7%、开敞度K增加19.24%,均显著高于采伐前;而角尺度W仅增加3.18%,无显著变化;大小比数U降低11.36%、密集度C降低2.63%、竞争指数CI降低17.7%,均显著低于采伐前,说明采伐木和采伐株数的精准选择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空间结构质量。因此,基于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构建林木空间优势度指标和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以精准选择采伐木和最优采伐株数,在森林经营实践中具有应用价值。

    2025年04期 No.628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北京生态刚性约束区的林下中药生态培育

    胡青;付新;赵丽芳;杨桂龙;任建武;

    由于受到严格的生态用途管制、产业用地限制等诸多制约,北京市的经济薄弱村分布区与生态刚性约束区相重合,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现实矛盾突出。本文着眼于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核心要义,因借政策优势,利用森林生态优势,集中力量发展优质中药材生态培育及其衍生效应的产业化,以期通过生态产业推动生态刚性约束区的乡村振兴。

    2025年04期 No.628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发展策略

    李纪友;郭盛才;林寿明;苏雅丽;徐期瑚;

    根据SWOT分析,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存在着生态区位重要、自然资源禀赋坚实和管理制度规范全面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完善、资源本底调查不扎实和管理能力不够强等劣势;目前自然保护地发展迎来很好的机遇,如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自然保护地提升提供了新发展机遇和社会公众自然保护地保护意识普遍提高等,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地方发展经济的压力、生态产品需求增加的压力和保护地高质量发展的压力等。充分发挥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的优势,积极抓住自然保护地发展的机遇,正视自然保护地建设中的劣势和挑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高质量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高水准建设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高要求建设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高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机制、持续提高生态服务供给能力和深入实施自然保护地提升行动等发展策略,对于促进广东省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年04期 No.628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遥感技术估测森林蓄积量的研究进展

    段春琴;刘富华;寇卫利;杨坤;杨焕芬;秦蓁;

    森林蓄积量是评价森林资源的重要指标,准确调查其分布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评估和规划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调查方法周期长、工作量大、成本高等问题,遥感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和人工成本低等优势,是现如今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分别基于光学遥感、微波雷达遥感、激光雷达遥感以及多源遥感融合4种主要的遥感技术,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森林蓄积量的估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森林蓄积量的研究方向。

    2025年04期 No.62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影响枸杞多糖含量关键因素分析

    刘志虎;薛宝贵;崔国忠;王晓桃;尚伟军;

    分析了在气象、地理与土壤环境、整形修剪、枸杞品种等4个因素中影响枸杞多糖含量的决定性关键因素。设计不同水平的L_(12)(6×2~4)正交试验,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生长地理环境条件为A因素(6水平)、年际为B因素(2水平)、整形修剪为C因素(2水平),研究地理环境条件、年际、人工干预(整形修剪)与枸杞多糖含量的相关性。明确以上相关性的基础上,对已推广的‘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开展无区组品种比试验的AMMI分析评价,分析枸杞品种对枸杞多糖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枸杞品种枸杞多糖含量与年际极显著性相关;与年际、地理环境条件两因素的交互呈显著相关;与整形修剪因素呈不显著相关;参试品种间枸杞多糖无显著相关。年际是影响枸杞多糖含量的关键因素。

    2025年04期 No.628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香樟生长的影响

    黄小玲;郭萍;花育宁;李秋荔;石国欢;蒋冬远;

    为探索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在生产实践中不同种植密度下适合的施肥量,本研究设置3种香樟种植密度D1(7 680株/hm~2,株行距:1.3 m×1.0 m)、D2(5 910株/hm~2,株行距:1.3 m×1.3 m)、D3(3 330株/hm~2,株行距:1.5 m×2.0 m)和3种施肥量T1(200 g/株)、T2(400 g/株)和T3(600 g/株),比较施肥2年后香樟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密度D2的树高、胸径和冠幅最高,分别为3.39 m、4.14 cm和2.11 m,显著大于D1和D3;施肥量T3的香樟长势优于T2,且显著优于T1。D2T3对香樟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促进作用最大。根据香樟的生长量初步分析得出,种植密度为5 910株/hm~2,施肥量为600 g/株条件下种植香樟较为适合。

    2025年04期 No.62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贵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陈安均;陈杨颖;颜伟;张果;田卫卫;谭仲廷;

    通过对贵阳市林业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贵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包括种植产业、林下养殖、林产加工、森林康养、品牌优势、政策支持情况,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打造特色品牌、完善产业政策、拓宽销售渠道、强化科技服务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可有效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No.628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半枫荷幼苗生物量分配特征及预估模型构建

    陈华平;赖丽仙;张海龙;

    为探明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苗木生物量的分配特征,快速准确地估测苗木生物量,为苗木质量评价提供参考,采用整株收获法,测量半枫荷1年生苗木叶、茎、根和整株生物量,分析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和速率,以地径(D)、苗高(H)、地径与苗高的乘积(DH)、地径平方与苗高的乘积(D~2H)等4个易测的生长指标为自变量,苗木各器官和整株生物量为因变量,分别用6种常用的函数构建各生物量的估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选出各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并对各最优模型进行总相对误差(RS)和平均相对误差(EE)的精度检验。结果表明: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为根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地上部分(茎+叶)生物量>地下部分(根)生物量,非光合作用器官(根+茎)生物量>光合作用器官(叶)生物量;分配速率为各生物量之间均具有等速生长关系。各生物量与生长指标拟合的最优模型均为幂函数,其中叶生物量最优模型为y=0.042(DH)~(0.850);茎生物量最优模型为y=0.004(DH)~(1.236);根生物量最优模型为y=0.018(D~2H)~(0.772);整株生物量最优模型为y=0.073(D~2H)~(0.709)。

    2025年04期 No.62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祁连山浅山区不同造林树种碳汇能力评估

    吕晓霞;季立荣;于柱英;

    研究评估了祁连山浅山区不同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旨在筛选适宜该地区的高效碳汇树种。通过测定樟子松、云杉、侧柏、油松、白皮松、沙地柏、杏树、桃树、白榆、沙棘等树种的生物量增长及碳含量,发现针叶类树木的碳汇能力普遍高于阔叶类。云杉和油松表现最优,单株年碳汇量分别达532.05 g和522.40 g,显著高于其他树种。阔叶类树木的碳汇能力相近。研究建议在祁连山浅山区优先选择云杉、油松等针叶树种进行造林,并可搭配经济价值较高的阔叶树种以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此外,加强抚育管护可进一步提升碳汇效果。研究为祁连山浅山区生态修复和碳汇林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No.62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北京十三陵林场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

    张恒;

    通过与2022年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开展的兽类、鸟类的调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数据反映栖息地改造后,2023年改造后小班的兽类、鸟类的丰富度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人类活动的干扰明显减少。2)栖息地改造的手段需要遵循高异质性、低人类活动的原则。3)植被的演替、野生动物群落的恢复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建议先从食物链底层群落改造,开展长期监测以评估改造的成效。

    2025年04期 No.628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杉木人工林树皮率的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

    全平;谭尹豪;罗鹏飞;

    树皮率是反映树木材质特性、生物量分配及适应性的关键指标。现有研究多集中于阔叶树种或特定生态环境,针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树皮率的影响因素与预测,尤其是内在树木特性与外部环境因子的系统分析较为缺乏。以湖南省148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与树干解析,获取样地立地、林分因子及杉木树皮率等数据,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明确树皮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杉木树皮率在不同树高位置变化显著,基部和树冠顶部的树皮率显著高于中间部位(P<0.05);胸径和树高与树皮率显著负相关,海拔与树皮率显著正相关;胸径、冠幅和海拔是树皮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树皮率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623,均方根误差(RMSE)为2.186,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总体来说,杉木的树皮率变化受到树木生长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共同驱动,尤其在资源分配策略和防御机制方面反映出不同适应性。本研究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材质优化和生态功能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04期 No.62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槐属新品种‘冀洪槐1号’的选育

    周苗苗;庞丁玮;刘伟;高卓田;李静雅;王罡欣;李石天;

    槐属新品种‘冀洪槐1号’是从国槐(Sophora japonica)实生林中选育出的。该品种具有生长迅速、观赏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其主干通直挺拔,分枝点高,主干高约4 m;生长量大,6年生苗木树高可达6.30 m,胸径达12.20 cm;分枝角度约45°,枝条斜展向上生长且分布均匀,形成圆满树冠;幼龄树树皮呈黄褐色斑块状相间,皮孔大且突出,成龄树树皮呈浅黄色,稍纵裂;当年生枝夏季颜色为浅绿;奇数羽状复叶,幼叶长椭圆形,先端钝圆。‘冀洪槐1号’与普通国槐物候期相同,适合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大部分国槐适生区栽植。于2023年12月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授权,并通过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

    2025年04期 No.62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特快专递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所牵头编制的两项澳洲坚果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吴疆翀;

    <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所经济林栽培研究团队起草编制的两项团体标准——《澳洲坚果测产技术规范》(T/YNRZ007-2025)和《澳洲坚果林下珠芽魔芋栽培技术规程》(T/YNRZ008-2025)经征求意见并完成技术审查后,由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于2025年4月3日正式发布,自2025年4月18日起实施.《澳洲坚果测产技术规范》规定了澳洲坚果测产的术语和定义、测产准备、测产时间、抽样方法、生产性测产、试验示范性测产、测产报告等内容.该标准发布实施后有助于统一澳洲坚果测产技术标准,减少测产随意性,保证测产数据科学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可对市场供求分析提供指导,并为试验示范、成果推广或成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No.628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林草种业未来

    陈光;

    <正>2025年4月10日,林草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优良新品种转化应用发展峰会暨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创新联盟2025年度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本次会议以“优良植物新品种转化应用培育林草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邀请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国际园艺植物无性繁殖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到会指导,20多位中外企业管理者和专家学者针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培育新质生产力、优良植物新品种转化应用等主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2025年04期 No.62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建好集体林改示范区 助力林下经济新发展

    郭子武;

    <正>为切实做好福建三明集体林改示范样板区建设,2025年3月12日,亚林所派出竹资源培育研究团队郭子武研究员赴福建省永安市指导林下多花黄精种植,为当地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郭子武深入永安市洪田镇毛竹林以及贡川镇珍贵树种林下黄精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整地、土壤墒情管理及林分结构现状,提出了适当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林分密度的指导性建议.在贡川镇林下黄精种植基地,郭子武现场介绍了黄精种类、主要功效及多花黄精生长特性,实地查验了多花黄精种块质量,重点传授了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技术要点.

    2025年04期 No.628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技术研究

  • 华北丘陵山地日本落叶松造林和抚育技术

    王振娟;官福成;林志生;张立峰;袁德水;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因具有早期速生的特点,且抗早落和抗病能力方面表现出色,在人工林营建和生态建设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从良种生产、采种、播种育苗、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造林季节与密度、幼林抚育等方面阐述了华北丘陵山地日本落叶松造林和抚育技术,为有效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速度和木材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4期 No.628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中辽1号’杨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矫丽曼;杨成超;李晓鹏;梁立巍;纪纯阳;

    本文以‘中辽1号’杨嫩叶和叶柄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不定芽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形成新植株,建立‘中辽1号’杨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获得嫩叶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05 mg/L+TDZ 0.05 mg/L+蔗糖20.0 g/L+琼脂6.0 g/L,pH值6.5,诱导率95.24%;叶柄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TDZ 0.1 mg/L+蔗糖20.0 g/L+琼脂6.0 g/L,pH值6.5,诱导率100.00%;增殖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蔗糖25.0 g/L+琼脂6.0 g/L,pH值6.5,增值率100.00%;生根培养基1/2MS+IBA 0.4 mg/L+NAA 0.05 mg/L+蔗糖20.0 g/L+琼脂6.0 g/L,pH值6.0,生根率100.00%。‘中辽1号’杨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中辽1号’杨品种基因遗传转化及抗性改良等研究提供前期试验基础,为‘中辽1号’杨快速无性繁殖、广泛推广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2025年04期 No.62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无人机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孟薇;王景辉;

    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包括无人机视觉系统、足迹识别系统、基于复合梯度分水岭算法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林业虫害监测图像的分割方法等。本文针对现有无人机森林病虫害监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综述,分析了无人机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无人机监测病虫害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5年04期 No.628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阔叶化改培对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陈华伟;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采用相同间伐强度后,分别套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毛红椿(Toona ciliata),以未间伐马尾松林为对照,比较了3种经营模式的生态系统碳储量、碳汇能力和固碳生态价值,结果表明:1)间伐套种木荷模式植被层碳储量为57.6 t/hm~2,土壤层碳储量为27.0 t/hm~2,林分总碳储量为84.6 t/hm~2;间伐套种毛红椿模式的植被层碳储量为66.8 t/hm~2,土壤层碳储量为21.1 t/hm~2,林分总碳储量为87.9 t/hm~2;未间伐马尾松林的植被层碳储量为45.2 t/hm~2,土壤层碳储量为7.9 t/hm~2,林分总碳储量为53.1 t/hm~2。2)2种间伐套种模式的碳汇量和固碳生态价值无显著差异,其中间伐套种木荷模式的固碳量为3.5 t/(hm~2·a),固碳生态价值为525.5元/(hm~2·a),间伐套种毛红椿模式的固碳量为3.9 t/(hm~2·a),固碳生态价值为579.3元/(hm~2·a)。综上,对马尾松人工林间伐后套种毛红椿和木荷,均能提高林分碳汇价值,从碳汇功能提升的角度,马尾松林间伐套种毛红椿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2025年04期 No.62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林木苗圃青苔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陈佑才;郭聪;张如义;苏圣淞;唐仕姗;冯玉龙;

    对林木苗圃青苔病的主要症状、发病条件和规律、病原特征及其危害症状进行综述,总结出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林木苗圃青苔病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5年04期 No.62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樟木箐自然保护区滇楠育苗及造林

    寸怀弟;李飞;

    滇楠(Phoebe nanmu)是楠木中的一个品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木材优良、坚硬名贵,但在禄丰市分布区域较窄,只分布在樟木箐自然保护区。为使滇楠在禄丰市内其它区域能种植以及正常生长,文章从采种、播种育苗、造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对分别在不同地点3块造林地种植1年苗木的树高、地径、冠幅、树冠生长情况进行实测分析,综合探析滇楠在分布区和非分布区长势状况,为今后推广滇楠的种植提供指导。

    2025年04期 No.62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桃花心木茎段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

    杜龙龙;

    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种苗,满足市场和产业化的需求。本研究以桃花心木枝条为材料,探讨不同取材部位、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等对桃花心木组织培养和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桃花心木最佳外植体为枝条上部带芽的茎段,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5 mg/L 6-BA,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4.96%;最佳培养温度为2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1.0 mg/L IBA+2.0 mg/L NAA,桃花心木的生根率最高,达到52.56%,且根部粗壮、较长。

    2025年04期 No.62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植物生长抑制素对木槿矮化种植的影响

    冯坤蓉;韩秀楠;张彬彬;史旦旦;

    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抑制素在对木槿(Hibiscus syriacus)矮化效果的影响,探讨化学手段在木槿矮化栽培中的应用,本研究以丹麦木槿、丛生小花木槿、短苞木槿为试材,试验不同浓度梯度下国光比久、多效唑、矮壮素对木槿株高、侧枝数、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抑制素对木槿的长势有一定抑制的作用,不同抑制素在不同品种中的抑制效果各有差异,其中15%多效唑在2 000 mg/L时效果最为显著,对木槿株高、生长量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植株生长安全无害,可应用于生产中。

    2025年04期 No.628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4个油茶无性系物候观察

    冯青青;韦长江;韦柳莎;周燕;易敬林;

    为掌握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无性系引种后物候特征,以期为无性系杂交育种和造林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以本地主栽无性系‘岑软3号’为对照,对三门江林场引种的‘华硕’‘华鑫’‘华金’通过选择固定株连续观察3年(2021-2024年),明确其春梢、开花、结果等物候期,并与原产地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华硕’‘华鑫’‘华金’的梢、花、果物候期与原产地比较有差异,‘岑软3号’与‘华硕’‘华鑫’‘华金’的梢、花、果物候期相互间亦有一定差异。

    2025年04期 No.628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高寒沙地祁连圆柏栽培管护技术

    赵天悦;谢慧春;耿玉清;赵秀花;杨萌;陈静娟;

    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喜光、耐干旱且生长期长,但在高寒沙地的栽培技术还鲜有报道。以青海省贵南县木格滩沙区栽培的祁连圆柏为研究对象,围绕有机底肥(OBF)和促生长液(PQL)的制备、种植穴准备、栽植前的土球处理和栽植后管护,总结出高寒沙区祁连圆柏栽培的集成管护技术。比较了添加有机底肥并向土球喷施促生长液(OBF+PQL)、添加有机底肥(OBF)、喷施促生长液(PQL)和不施用有机底肥和促生长液(CK)共4个处理的祁连圆柏苗木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OBF+PQL处理当年的成活率为98.33%,第5年的保存率为92.33%,显著地高于OBF和CK,但与PQL处理无显著差异。OBF+PQL处理的5年高生长量,较PQL、OBF和CK处理显著提高81.73%、53.84%和116.35%。因此,在种植穴施入有机底肥且向土球喷施促生长液可提高祁连圆柏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此栽植管护技术可免灌溉,解决了沙地灌溉的难题,可在高寒沙区的固沙植被栽培中推广应用。

    2025年04期 No.628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曹州光皮木瓜繁育关键技术及示范

    李睦;李玉鹏;邬博稳;马书燕;李烨;杨崇师;凌燕;

    曹州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泛,是菏泽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文章介绍光皮木瓜繁育的关键技术,选择‘佛面’这一优良品种,建设光皮木瓜示范基地,以期为系统推广新品种和技术规程,推进曹州光皮木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加快菏泽木瓜特色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No.628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黔东南州皂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侯黔灵;陈彦林;

    皂角产业是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体产业之一。鉴于种植皂角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皂角产业已成为贵州重点发展的一项农业产业。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整体皂角产业的发展状况,探讨黔东南州皂角产业的现状,结合皂角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优势,深入分析黔东南州皂角产业的发展局限、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其优劣势问题的对策建议,以解决贵州省皂角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动皂角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No.628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陇南心叶淫羊藿种子繁育技术

    孙连虎;潘水站;王义存;王振坤;刘敏艳;刘铁欣;韩斌;

    通过陇南淫羊藿野生资源收集采种,探索种子生理特性,开展野生淫羊藿的驯化,并进行繁育测产,达到种质资源保存及扩繁的目的。结果表明:陇南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parvifolium)种子可采用套袋法采集,种子呈肾形,长3.95 mm,宽1.19 mm,千粒质量3.74 g,色泽主要为浅绿、浅褐、褐色;种子吸水规律正常,吸水58 h后饱和(种子最大吸水速率为104.38%);种子经高山草木灰常温拌种处理发芽率达到80%以上,且种苗长势接近自然、健壮,成苗商品属性好;药材最佳采收期为8月上旬,折干率37.29%,朝藿定C含量1.82%,淫羊藿苷含量4.37%,淫羊藿苷与朝藿定C总量达6.19%;野生资源从收集采种开始,经种子处理直播3年鲜产量4 300 kg/hm~2、干产量1 833 kg/hm~2,折干率达到42.6%。陇南心叶淫羊藿种子可采用套袋法采集,种子繁殖利用高山草木灰常温拌种处理,药材最佳采收期为8月上旬,此过程可在陇南心叶淫羊藿种质资源保存及扩繁上借鉴应用。

    2025年04期 No.628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凉山州优良防火植被及经济林草的选择与应用

    巫玲琳;冯家平;晋一棠;张小梅;吴艳;聂增琴;刘俊秀;罗家彬;罗勇;吴文佳;

    防火植被的种植不仅能提升森林防火能力,还能丰富森林生态结构,取得一定生态效益;防火经济林草的种植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阻燃效果,还能为种植户带来一定经济收入。项目组通过对引进的防火植被进行系列试验,并结合对本地乡土植被的采样考察以及现有研究,筛选出适宜凉山州不同立地条件的防火植被,以及适宜凉山州林缘户种植的防火经济林草,为凉山州森林生物防火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

    2025年04期 No.628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阿月浑子优良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辛国;徐丽;任志勇;尚新业;张波;

    为了加快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阿月浑子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根据多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及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阿月浑子的优良品种、高质量建园、合理间作、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控等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2025年04期 No.62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恩施市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分析

    谭明艳;黄军;

    研究生态公益林林木分布格局和空间结构特征,为提升区域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在湖北省恩施市市域范围内随机抽样选择了4块省级人工生态公益林林业小班进行样方调查,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角度、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生态公益林样方进行一元分布、四元分布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市生态公益林林木在水平空间上呈随机格局,个体之间距离相对紧密,样方内物种丰富度低混交较差。基于空间结构合理性的调整,未来营林抚育等经营措施过程中,应针对性地优化林分密度和丰富乡土物种配置套种,从而提升公益林的生态价值。

    2025年04期 No.628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唐槐腐朽中空的修复与复壮技术

    杨志豪;高苏岚;阎民佳;尹依雯;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造景要素,与建筑相映成辉,营造出园林意境。北海的唐槐更是画舫斋景区的重要植物遗产,更是北京市的十大名树之一,为了更好的保护古树资源,让更多的人可以体会到名木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根据唐槐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腐朽清除和中空修补,保证了它的正常生长。

    2025年04期 No.628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国霖优品的正北芪

    <正>正北芪是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nceus var.mongholicus)中的极品,自然生长于北岳恒山。肖培根院士说:“生长环境对中药材的生长和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恒山黄芪的品种优势与其特有的环境条件密不可分。”正北芪野生于海拔1600~2000m的沙棘+美蔷薇-野艾蒿群落中,其培育方式为生态培育中的野生抚育模式,自明代以来一直延续至今。根据《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年—2025年)》,黄芪被列为华北道地药材产区的主攻方向。按照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黄芪的生态适宜区分析,恒山正好位于最适宜区域的核心。

    2025年04期 No.62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红豆杉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技术

    <正>·河北、天津地区盐碱地红豆杉控盐增肥栽培关键技术分为控盐与增肥2个层次,通过调整土壤孔隙阻断或减少盐分运移,通过施加园林废弃物堆肥(含复合菌剂)阻止返盐。具体为:挖树穴深50 cm左右,栽植时底部正常填埋原土20 cm,再填入15 cm园林废弃物堆肥(含复合菌剂),使该层非毛管孔隙度增大,减少毛管孔隙度,最上面再覆盖15 cm原土。深挖50cm是为了排盐,填土加堆肥是为了阻止返盐并增加土壤肥力。采用的控盐增肥措施,阻止盐分向表面富集,确保喜酸性土壤的红豆杉在土壤pH值>7的土壤中更好生长。

    2025年04期 No.628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木材高温湿热提质处理技术

    <正>技术特点:针对实木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色泽、耐久性、脱脂及声学性能等质量调控的技术需求,本研究系统开发了木材高温湿热提质处理技术。该技术采用温度/氧含量的智能控制方式对处理介质进行精确控制,有效避免了处理过程中盲目喷蒸导致的木材色泽及处理质量不稳定现象,实现了提质与节能的双重效果。本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一种木材热处理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1224593B)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木材热处理设备”(授权公告号:CN201 124507Y)。该技术成果为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25年04期 No.628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